文章

伊斯蘭十字軍戰爭的時間線,伊斯蘭帝國主義的真相

分類:文章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James M. Arlandson

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伊斯蘭曾經一直是帝國主義式的伊斯蘭-如果只從宗教原因方面來講,到現在仍然是這樣。例如,穆斯林宣傳者喜歡將伊斯蘭律法強加給全世界。

歷史事實表明,伊斯蘭,包括穆罕默德,在歐洲的十字軍東征很早以前就發動過針對基督教的他們自己的十字軍戰爭。

今天,相信伊斯蘭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的穆斯林辯論家和傳教士聲稱西方偷走了伊斯蘭的土地,(只有)西方是帝國主義者;他們似乎暗示說自從無法追查的太古時代以來,也許可以追溯到亞當和夏娃時代,這些土地就已經存在於穆斯林的手裡了。

有位走強硬路線的穆斯林在給我發電子郵件時說到了發達的西方和不發達的伊斯蘭國家的問題,他寫到「你們偷走了我們的土地」,然後他的手指按在鍵盤上打出了一長串的感嘆號。所以說,帝國主義,這個已經達到形而上水平並且被以為能停止一切爭論和回答所有問題的詞語,解釋了為甚麼伊斯蘭國家跟不上西方的原因。這個寫信的人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好像是他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起的作用。相反,總是西方的過錯。

西方人-甚至是學術界人士-都接受這樣一個觀念,即唯獨西方是具有侵略性的是好戰的。似乎伊斯蘭總是無辜的被動的。很難揭開西方這種自我厭憎情節的根源是甚麼。然而,打擊西方人的衝動比地球上其他民族都要強烈卻是一種病症。這種反西方的病症在西方人對中世紀歐洲人十字軍東征的憎恨就表現出來了。

必須承認的是,對於歐洲的十字軍東征確實有很多令人厭惡的地方。如果拿它跟耶穌和第一代基督徒的使命和事奉對照起來,那麼十字軍東征看起來確實不怎麼好。但是不是歐洲人發動了第一次盲目的嗜殺的無理性的十字軍戰爭?還是他們有更加迫不得已的理由?他們是唯一的好戰份子嗎?本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去正當化歐洲人的十字軍東征或為它辯護,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去解釋他們-雖然學術界可以更深入全面地為他們辯護和證明他們是正當的(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05/118/52.0.html) 。

在本文中,「crusade(十字軍戰爭)」一詞(源自於「十字架」的拉丁文)出現在一個伊斯蘭的背景裡,意思是聖戰或者說吉哈德(jihad)。它是用來抗衡穆斯林說只有歐洲人發動了十字軍戰爭的指控。穆斯林好像忘記了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十字軍戰爭,而且在歐洲人發動他們的聖戰來抵禦伊斯蘭的擴張之前幾個世紀以來,穆斯林早就有了。

這部份時間線一直跨度到歐洲人第一次對伊斯蘭帝國主義反擊的時候,就是公元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Pope Urban II)發動他自己的十字軍運動的時候。這段時間線主要停留在大中東的參數之內。粗體字型的數據是對於揭示早期伊斯蘭的暴行,揭示在戰爭中他們的英雄主義信仰,或者揭示今天他們的政治特別有用的數據。

伊斯蘭的十字軍戰爭是非常成功的。拜占庭帝國和波斯帝國疲於戰爭耗盡了國力,所以他們創造了一個權力真空。伊斯蘭便狂風暴雨般地進入了這個真空。

時間線之後,提出了兩個問題,最後做了詳細的回答。

時間線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死於高燒的前兩年,他發動了塔布克十字軍征戰(Tabuk Crusades),帶領3萬名聖戰主義者攻打拜占庭的基督徒。他聽到說一支強大的軍隊已經集結起來了正要攻打阿拉伯,但後來這個消息被證實是一個虛假的謠言。拜占庭軍隊從來沒有實質化。他於是掉轉頭班師回家,但在回師之前,與北方一些部落簽訂了一系列「協定」。「協定」規定如果他們交納賦稅,他們可以享受生活在伊斯蘭「保護」下(註:不被伊斯蘭攻打)的「特權」。

這種賦稅為穆罕默德和後來哈里發的政策搭好了舞台。如果受攻打的城市或地區不想皈依伊斯蘭,那他們得交納人頭稅(jizya)。如果他們皈依了,那他們就交納課稅(zakat)。無論哪種情況,錢財都源源不斷地流進了阿拉伯的伊斯蘭的國庫裡或當地的穆斯林政府裡。

公元632-634年。在艾布伯克爾(Abu Bakr)的哈里發統治下,穆斯林十字軍重新征服並且有時第一次征服阿拉伯的多神教徒。這些阿拉伯的多神教徒要麼皈依伊斯蘭要麼只有死路一條。他們沒有保留他們自己的信仰並交納賦稅的選擇。伊斯蘭不允許有宗教自由。

公元633年。在因戰時凶猛而被穆罕默德封為「安拉之劍」稱號(塔百里經註,8:158 / 1616-17)的嗜殺的高級軍事將領哈立德瓦利德(Khalid al-Walid)的率領下,穆斯林十字軍征服了幼發拉底河(今天的伊拉克境內)河畔的烏萊斯城(Ullays)。哈立德俘獲並將如此多的人斬首,以至於附近被血流染紅的那條運河稱為血河(塔百里經註,11:24 / 2034-35)。

公元634年。在敘利亞境內的葉爾穆克戰役中(Battle of Yarmuk),穆斯林十字軍擊敗了拜占庭軍隊。今天奧薩瑪本拉登(Osama bin Laden)從這次戰役中,尤其是從哈立德瓦利德的一件軼事中得到啟示。在哈立德時代,有個未名的穆斯林評論說:「羅馬人如此眾多,穆斯林如此稀少」。哈立德反駁說:「羅馬人這麼區區幾人,穆斯林如此浩大!只有勝利的軍隊才是眾多的軍隊,只有失敗的軍隊才是稀少的軍隊,這不是用人數來衡量的。以真主發誓,我會喜歡它 … 如果敵人是我們的兩倍的話」(塔百里經註,11:94 / 2095)。奧薩馬本拉登引用哈立德的話說他的戰士求死的心比西方人求生的心還要強烈(http://news.bbc.co.uk/2/low/middle_east/2751019.stm)。這種死亡哲學也許來自於像古蘭經2:96那樣的經文。穆罕默德這樣論斷猶太人:「(先知啊),你定會發現他們(猶太人)比任何其他民族都貪生,甚至比那以物配主的多神教徒還貪生」(MAS Abdel Haleem, The Qur’an, Oxford UP, 2004;第一個括號裡的插入語是Haleem的;第二個是我的)。

公元634-644年。歐麥爾伊本哈塔布(Umar ibn al-Khattab)的哈里發統治,他被認為是特別殘忍的暴君。

公元635年。穆斯林十字軍圍攻並佔領了大馬士革。

公元636年。穆斯林十字軍在葉爾穆克之戰(Battle of Yarmuk)中一舉擊敗了拜占庭軍隊。

公元637年。穆斯林十字軍在卡迪西亞之戰(Battle of al-Qadisiyyah)中佔領伊拉克(有人說戰爭時間是635年或636年)。

公元638穆斯林十字軍征戰並吞併耶路撒冷,是從拜占庭人的手裡奪得的。

公元638-650年。穆斯林十字軍征服伊朗,除了裏海沿岸一帶之外。

公元639-642年。穆斯林十字軍征服埃及。

公元641年。穆斯林十字軍控制敘利亞和巴勒斯坦。

公元643-707年。穆斯林十字軍征服北非。

公元644年。哈里發歐麥爾(Umar)被一波斯戰俘所暗殺;奧斯曼伊本阿凡(Uthman ibn Affan)當選為第三任哈里發,許多穆斯林認為他比歐麥爾要柔和一點。

公元644-650年。穆斯林十字軍攻佔塞浦路斯、北非的的黎波里,並在伊朗、阿富汗和信德建立伊斯蘭的統治。

公元656年。哈里發奧斯曼被不滿的穆斯林士兵暗殺;穆罕默德的女婿亦即堂弟阿里伊本阿比塔里布(Ali ibn Abi Talib)當上了哈里發。阿里之妻是先知與他的原配妻子赫蒂賈(Khadija)所生的女兒法蒂瑪(Fatima)。

公元656年。駱駝之戰,因阿里不為奧斯曼的被殺復仇,這是穆罕默德的遺孀阿伊莎(Aisha)領導的反對阿里的叛亂。阿里這一方獲勝。

公元657年。隋芬之戰(Battle of Siffin),這是發生在阿里和耶路撒冷的穆斯林總督之間的戰爭,仲裁不利於阿里。

公元661年。阿里被一極端份子謀殺;阿里的支持者推舉他的兒子哈桑(Hasan)為下一任哈里發,但他與穆阿維葉一世(Muawiyyah I)達成協議,退居麥地那。

公元661-680年。穆阿維葉一世的哈里發政權。他建立了伍麥葉王朝(Umayyid),並將首府從麥地那遷往了大馬士革。

公元673-678年。阿拉伯人圍攻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西元680年。侯賽因(穆罕默德的外孫)、他的家人、和他的擁護者在伊拉克的卡爾巴拉被屠殺。

西元691年。聖岩圓頂寺(Dome of the Rock)在耶路撒冷落成,只在穆罕默德死後六十年。

公元705年。艾卜杜馬立克(Abd al-Malik)恢復伍麥葉王朝的統治。

公元710-713年。穆斯林十字軍佔領印度河下游流域。

公元711-713年。穆斯林十字軍攻佔西班牙並強行建立了安達魯斯(Andalus)王國。這篇文章(http://memri.org/bin/articles.cgi?Page=archives&Area=sd&ID=SP87305) 講述了今天的穆斯林是如何仍然對700年後的被驅逐而感哀傷情的。他們似乎認為這片土地本來就屬於他們的。

公元719年。西班牙的科爾多瓦(Cordova)變成了阿拉伯統治者的權力中心。

公元732年。穆斯林十字軍在普瓦提耶之戰(Battle of Poitiers)中受阻;就是說法蘭克人(法國人)阻止了阿拉伯人的進軍。

公元749年。阿巴斯王朝(Abbasid)攻陷庫法(Kufah),並推翻了伍麥葉王朝。

公元756年。伍麥葉酋長國在西班牙科爾多瓦建立,成立了脫離阿巴斯王朝的一個獨立王國。

公元762年。巴格達創建。

公元785年。科爾多瓦大清真寺建成。

公元789年。伊德里斯艾米爾(穆斯林十字軍)在摩洛哥興起;非斯創建;皈依基督教的一位穆斯林克里斯托佛羅斯(Christoforos)被處死。

公元800年。自治的艾格萊卜(Aghlabid)王朝(穆斯林十字軍)在突尼斯建立。

公元807年。哈里發哈倫拉希德(Harun al-Rashid)下令摧毀耶路撒冷非穆斯林的禮拜堂和抹大拉瑪利亞教堂。

公元809年。艾格萊卜王朝(穆斯林十字軍)佔領意大利的撒丁島。

公元813年。巴勒斯坦的基督徒遭受攻擊;許多人逃離該國。

公元831年。穆斯林十字軍奪走意大利的巴勒莫城;向南意大利侵犯。

公元850年。哈里發馬塔瓦奇爾(al-Matawakkil)下令摧毀非穆斯林的禮拜堂。

公元855年。(敘利亞)荷姆斯的基督徒起義。

公元837-901年。艾格萊卜王朝(穆斯林十字軍)攻佔西西里,侵犯科西嘉、意大利、法國。

公元869-883年。伊拉克的黑奴起義。

公元909年。突尼斯法蒂瑪哈里發政權興起;這些穆斯林十字軍佔領西西里、撒丁。

公元928-969年。拜占庭軍事復興,他們重新奪回舊領地,比如塞浦路斯(964年)和大數(969年)。

公元937年。伊赫什德(Ikhshid),一個特別殘忍的穆斯林統治者,寫信給羅馬諾斯帝王,吹噓他對聖地的控制。

公元937年。耶穌復活教堂(也就是拉丁西方所稱的聖墓教堂)被穆斯林燒毀;耶路撒冷更多的教堂受到攻擊。

公元960年。喀喇汗(Qarakhanid)突厥王朝皈依伊斯蘭。

公元966年。耶路撒冷發生反基督徒的暴亂。

公元969年。法蒂瑪王朝(穆斯林十字軍)征服埃及並建立開羅。

公元970年。塞爾柱王朝從東方進入被佔領的伊斯蘭領土。

公元973年。以色列和南敘利亞再次被法蒂瑪王朝攻陷。

公元1003年。哈金(al-Hakim)領導第一次迫害運動;埃及伏斯泰特(Fustat)的聖馬可教堂被摧毀。

公元1009年。耶穌復活教堂被哈金拆毀(見937年)。

公元1012年。哈金針對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壓迫性法令開始實施。

公元1015年。巴勒斯坦發生地震;聖岩圓頂寺的圓頂倒塌。

公元1031年。伍麥葉王朝的哈里發政權崩潰,整個穆斯林安達魯斯王國建立成了15個小的獨立的王朝。

公元1048年。完成了耶穌復活教堂的重建。

公元1050年。毛里塔尼亞(Mauretania)阿爾摩拉維德(Almoravid,穆斯林十字軍)運動開始;阿爾摩拉維德王朝(也叫穆拉比特王朝(Murabitun))是由西撒哈拉柏柏爾人組成的聯盟;是伊斯蘭的信徒,信奉古蘭經、聖訓和馬立克教法學派。

公元1055年。塞爾柱王朝的帝王圖格魯勒(Tughrul)進駐巴格達,進一步鞏固塞爾柱王朝的蘇丹統治。

公元1055年。耶穌復活教堂的財產被沒收。

公元1071年。曼贊克爾特戰役(Battle of Manzikert),塞爾柱突厥王朝(穆斯林十字軍)打敗拜占庭軍隊,佔領了安納托利亞的大部分地方。

公元1071年。突厥人(穆斯林十字軍)侵略巴勒斯坦。

公元1073年。突厥人(穆斯林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

公元1075年。塞爾柱王朝(穆斯林十字軍)奪取尼西亞(依茲尼克),並將它作為安納托利亞地區的首府。

公元1076年。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穆斯林十字軍)(見1050年)攻佔西迦納。

公元1085年。基督徒軍隊奪回托萊多。

公元1086年。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穆斯林十字軍)(見1050年)派軍隊增援安達魯斯王朝,史稱扎拉卡戰役(Battle of Zallaca)。

公元1090-1091年。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穆斯林十字軍)佔領了除薩拉戈薩(Saragossa)和巴利阿里群島(Balearic Islands)之外的所有安達魯斯王國的土地。

公元1094年。拜占庭帝王亞力克修斯‧康姆尼紐斯一世請求西方的基督教界幫助抵禦塞爾柱王朝對他領土的入侵;塞爾柱王朝的皇室是具有東方血統的穆斯林突厥家族;見970年。

公元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Urban)動員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他們在1099年攻陷耶路撒冷。

所以說,那是在伊斯蘭的所有入侵之後,西方的基督教界才發動它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有人會辯論說有時候拜占庭和西歐的領導者們並沒有做出表率的行為,所以在這個主題上還可以發展出一條時間線。而且有時候穆斯林的行為卻值得借鑒。這兩種說法也是事實。然而,這條時間線的目的是要更加清楚地平衡這種局面。許多人把伊斯蘭當作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而拜占庭人和歐洲人就是惡霸。這幾乎沒有反映歷史事實,上面列出的眾多侵略性的穆斯林軍事運動所表明的並非那樣。

況且,我們應該退一步去看一看大局面。如果伊斯蘭一直停留在阿拉伯,沒有發動過侵略戰爭,那就沒有麻煩會爆發出來了。但事實是:伊斯蘭在七世紀艾布伯克爾和歐麥爾當政期間不斷地侵略擴張,而其他哈里發當政期間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種情況下西歐人才被迫進行實質性的反擊(見1094年)。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伊斯蘭的擴張一直持續到了十七世紀。例如,公元1453年穆斯林十字軍征服君士坦丁堡,1683年第二次(前一次是在1529年)圍攻維也納未能得逞。到了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時候,由於西方的抵抗,伊斯蘭十字軍敗退了。從那時起直到現在,伊斯蘭的文明沒有大步地前進過。

下面提出兩個問題,並作詳細的解答。

除了跟從穆罕默德之外,為甚麼穆斯林要在阿拉伯之外首先發動他們的十字軍戰爭?

很自然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為甚麼伊斯蘭在基督教界發動十字軍戰爭很早以前就發動了它自己的十字軍戰爭?

在歐洲十字軍東征之前就持續了幾個世紀的穆斯林十字軍戰爭,從這些複雜的戰爭中很難得出一個全面的單一的理論來說明是甚麼促發了這些十字軍戰爭。因為這種困難性,我們就讓三位學者和兩位事件親歷者來分析一下早期伊斯蘭十字軍戰爭的動機。

1. 對全世界宗教的征服

像賽義德庫特布(Sayyid Qutb)之流的穆斯林辯論家聲稱,伊斯蘭的使命是糾正世界的不公。在他腦海裡的觀念就是如果伊斯蘭沒有控制一個社會,那不公不義就會支配它。但如果伊斯蘭支配了它,那公平正義就會統管它(In the Shade of the Qur’an,卷7,8-15頁)。伊斯蘭是擴張主義者,必須征服整個世界,以表達安拉對這個星球的完美旨意,這是庫特布和千千萬穆斯林所相信。

欲了解更多古蘭經裡表現出的伊斯蘭統管全世界野心的信息,請看這篇文章(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ultimate_goal.htm) 。

2. 阿拉伯有「難駕馭」的力量?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是一位前修女,演說家,多產的作者和伊斯蘭的辯護者,她為穆斯林的十字軍戰爭提出了一個缺乏滿意理由的說法:

一旦(艾布伯克爾 Abu Bakr )(在阿拉伯內)鎮壓了(反伊斯蘭統治)的叛亂,艾布伯克爾可能已經決定通過利用穆斯林社會內難駕馭的力量來對付外部敵人以緩和內部的緊張局勢。無論情況是怎樣,在 633 年的時候,穆斯林軍隊在波斯、敘利亞和伊拉克開始了一系列的戰爭。(Jerusalem: One City, Three Faiths, New York: Ballantine, 1997,226頁

阿姆斯壯還指出633年阿拉伯上伊斯蘭的「外部敵人」就是波斯人和拜占庭人,但他們彼此連年混戰,太精疲力盡了,以至於對伊斯蘭根本造成不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它未經挑舋就侵入了一個「權力真空」當中(Armstrong,227頁)。她不能確信地知道為甚麼穆斯林要朝阿拉伯以北進軍。

3. 宗教、經濟和政治的控制

專門研究早期伊斯蘭侵略戰歷史的學術泰斗弗來得多納爾( Fred M. Donner )總結了伊斯蘭十字軍戰爭的三大主要因素。第一,伊斯蘭信息在意識形態上本身觸發了穆斯林中占統治地位的中堅分子跟隨穆罕默德和擁護他的征服慾望。伊斯蘭有奉真主之名征服世界的神聖使命。(The Early Islamic Conques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1,270頁)。第二個因素是經濟因素。穆斯林統治者「想擴張這個新國家的政治邊界,為的是比以前更加能保障他們已經擁有的一個世紀或還要長時間的跨阿拉伯之外的商業利益」(270 頁)。最後一個因素是政治統治。統治者希望藉者好戰的阿拉伯部落移民到新佔領的領土來保持他們在這新的政治集團中的頂尖地位(271頁)。「好戰的阿拉伯部落」的這種觀念符合阿姆斯壯的評述(上面的第1條)。

所以說,這些理由跟純粹的自我防衛戰完全沒有關係。早期的穆斯林純粹是以侵略為目的的,周圍的拜占庭帝國和波斯帝國沒有對他們有任何的挑舋。

4. 全然地抗奮於征服和殉教

哈立德瓦利德(Khalid al-Walid)(卒於 642 年)是位血腥殘暴的人,當時是穆斯林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在他逼伊拉克幼發拉底河畔希拉赫城(al-Hirah)的掌管者招降時所說的話中,他也回答了為甚麼穆斯林在阿拉伯之外發動瘋狂進攻的問題。他被派去號召人們皈依伊斯蘭否則逼他們交納生活在伊斯蘭統治下作為享有次等公民的「特權」的「保護費」(就不會再受攻擊)。哈立德說:

我呼召你們歸向真主和歸向伊斯蘭。如果你們回應這呼召,你們就是穆斯林:你們擁有他們享有的利益,同時承擔他們應盡的責任。如果你們拒絕,那(你們必須交納)丁稅。如果你們拒絕交納丁稅,我將帶一些求死的慾望強於你們求生的慾望的部落來攻打你們。我們將攻打你們直到真主在我們和你們之間作出決定。」 (Tabari,The Challenge to the Empires翻譯Khalid Yahya Blankinship,NY:SUNYP,1993,3,卷11,4頁;阿拉伯文2017頁)

因此,根據哈立德的話看來,宗教是早期穆斯林征服其他民族的主要動力(雖然不是唯一的動力)。

在一次簡短的佈道中,艾布伯克爾說:

... 確實,真主的聖書中說為主道而戰的回報是穆斯林最喜歡挑選的東西,藉著它,真主可以叫(人們)脫離卑微,讓人今世和來生都是有面子的高貴人。(塔百里經註11:80 / 2083 – 84)

所以,這位哈里發重複古蘭經對今生交換來生的教導,這是經濟交易(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death_economy.htm)要用聖戰換來(參考古蘭經4:74;9:111和61:10–13)。殉教有這麼大的報償(符合多納爾的第一個因素),這就足以讓年輕的穆斯林前仆後繼了,難怪在七世紀的時候他們朝阿拉伯半島之外的地方瘋狂發動他們的十字軍戰爭。

哈立德還說如果有人既不皈依又不交納賦稅,那他們必須跟一支愛死(http://www.opinionjournal.com/taste/?id=95001345) 如同其他人愛生的軍隊戰鬥(見634年)。

5. 超過阿拉伯生活的改善

物質上生活的改善也必須包含在這種不太聖潔的呼召中。當哈立德察覺到他的穆斯林十字軍想返回阿拉伯的時候,他指出波斯人的土地是多麼的甘美:

你們不認為(你們的)食物就像滿是塵土的溝壑嗎?以真主發誓,如果不是為主道而戰並要求(人們)歸向真主,我們也只為生計考慮,明智的選擇(仍然)是繼續在這土地上爭戰,直到我們佔有它為止 」...(Tabari 11:20 / 2031)

哈立德來自於麥加。在他做這篇「鼓動人心」的演說當時,波斯帝國包括了伊拉克,這就是哈立德作戰的地方。他的目標除了通過戰爭伊斯蘭化當地居民這個宗教目的之外,哈立德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佔有」這領地。

教皇烏爾班二世( Pope Urban II )在 1095 年第一次倡議中世紀的十字軍武力反抗穆斯林「異端」,以反擊穆斯林幾個世紀以來的侵略。艾布伯克爾(Abu Bakr)也像烏爾班二世那樣,在 634 年發表自己的演說,鼓動穆斯林對抗「異教徒」,雖然他的演說不像教皇那樣冗長。

穆斯林辯論家認為伊斯蘭以武力傳播是藉著來自安拉的神蹟。然而,這五個有屬地的原因卻更加清楚地解釋了其中的事情。

伊斯蘭十字軍是不是用刀劍來強迫人們皈依?

歷史事實表明,大部分被征服的城市和地區都接受後來的穆斯林十字軍所強加的三種選擇中的最後一種:(1)抗爭到死;(2)皈依並交納天課;(3)保留他們的聖經信仰並交納丁稅。大部份人寧願保留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

然而,人們最終還是皈依伊斯蘭了。畢竟,伊斯蘭的土地之所以稱為伊斯蘭就是因為這種原因-或許還有更多的原因。為甚麼?四位穆斯林辯論家粉飾人們皈依的原因,所以他們的學術是令人懷疑的。

1. 辯論者的答案

首先,馬萊斯魯斯文(Malise Ruthven) 和艾滋米納及(Azim Nanji )利用古蘭經來解釋後期的歷史事實:「伊斯蘭通過戰爭和皈依來擴張。雖然有時會有人說伊斯蘭信仰是藉著刀劍來傳播的,但兩者不是同一回事。古蘭經毫不含糊地說,『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古蘭經2:256)」。( Historical Atlas of Islam , Cambridge, Mass: Harvard, 2004, 30) 。根據他們的說法,古蘭經說沒有強迫,所以歷史事實符合神聖的經文。下面在「歷史事實」下分析了這種不堪一擊的推理。

其次,大衛達卡克(David Dakake) 也提到了古蘭經2:256,他非常狹隘地定義強迫的意義。聖戰被誤解成是強迫「處於死亡痛苦中」的猶太人、基督徒和其他中東、亞洲和非洲人民皈依伊斯蘭 ("The Myth of Militant Islam," Islam, Fundamentalism, and the Betrayal of Tradition , edited by J. E. B. Lumbard, Bloomington: World Wisdom, 2004,13頁) 。這是對強迫的一種非常狹隘的定義,如我們將在下面的「歷史事實」下看到的。

最後,庫特布(Qutb) 也引用了古蘭經2:256,他甚至更直截了當:「伊斯蘭歷史上從沒強迫過一個人改變他的信仰」 ( In the Shade of the Qur'an,卷8,307頁) 。這在表面上看來就夠荒唐了,這只能證明伊斯蘭學者有偏見傾向,在西方這些論調是一點都站不住腳的。這種類型的「推理」和「評判性的思想」充斥著善言巧辯的穆斯林「學者」。

欲了解更多的詳情和全面的邏輯,請看這篇文章(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crusades.htm) 。

2. 歷史事實

但歷史並不遵循聖經的軌跡,因為人們不隨從聖經。即使曾受天經的人受到大赦,是不是大部分被征服的民族都會做出這樣明顯的區分呢?也許少數頑固分子會這樣做,但大多數人呢?那個時候的大多數人不知道認字,所以當他們看見一支穆斯林軍隊在他們大門外時,他們為甚麼不皈依,即使是後來才這樣?魯斯文和納及提出皈依的原因除了刀劍逼迫之外,還有其它理由,比如人們疲憊於教會的爭論、一些類同的教義、皈依過程的簡單化、想進入新統治階層的行列,等等。但利用古蘭經來解釋後期事實將會把伊斯蘭歷史推進不現實的高標準的角落裡。

聖經與後來的歷史事實不能錯誤地聯繫在一起。啟示或理想不能凌駕於後來的歷史事實之上,好像所有的信徒都完全遵從他們的經書。

伊本卡爾墩(ibn Khaldun,1332–1406)是中世紀後期的政治家、法學家、歷史學家和學者,他有足夠的正直和坦率來抗衡這四個穆斯林護教家,他寫道了一段至今仍被歷史學家欽佩的歷史。他敘說了這明顯的事實:

在穆斯林公社裡,聖戰是一種宗教義務,因為穆斯林的使命是全世界傳播伊斯蘭,要麼通過說服要麼通過武力來使每一個人皈依伊斯蘭。(The Muqaddimah: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y (abridged),翻譯Franz Rosentha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7,183頁)

當伊斯蘭的十字軍出去爭戰的時候,高舉的是寫有他們先知榮耀和真理的阿拉伯文的伊斯蘭大旗,伊本卡爾墩不能否認軍隊的使命除了征服的物質利益之外,還有就是叫被征服的居民皈依伊斯蘭。伊斯蘭是一個「普世性」的宗教,無論皈依者是被勸服的還是被強迫的,那都是伊斯蘭的本質。

而且,伊本卡爾墩還解釋了為甚麼一個王朝很少能夠在有許多不同的部落和群體的領地上牢固地建立自己的政權。但經過很長時間之後,採用下面的策略就可以了,如我們從伊斯蘭之初到伊本卡爾墩時代在馬格里布(Maghrib ,北非和西北非)所看到的那樣:

(穆斯林)在(馬格里布)戰勝當地居民和歐洲的基督徒這一開始的勝利無濟於事。他們繼續反叛,一次次地背離伊斯蘭信仰。穆斯林屠殺了其中的許多人。 當穆斯林的宗教在他們當中建立起來之後,他們還是不斷地反抗,脫離信仰,他們還多次採納不同的宗教觀念。他們仍然不服從伊斯蘭,並很難管理得了因此,阿拉伯人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在馬格里布建立了他們的政權。(131頁)

結論

雖然歐洲十字軍可能是真誠的,但當他們鞭打、焚燒別人、強迫別人皈依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背離了基督教的原旨。耶穌從沒有使用暴力,也沒有叫他的門徒使用暴力。從這個歷史事實也可看出,新約沒有認可使用暴力來傳播真神之道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原文實際符合歷史實際。

相比而言,穆斯林鞭打、焚燒別人,強迫別人皈依的時候,並沒有背離伊斯蘭的宗旨,而是緊密地追隨著它。穆罕默德生活在麥地那的十年間(622–632),他出動了七十四次的侵襲、遠征或大規模的戰爭,範圍從小暗殺隊到上面提到(630)的塔布克聖戰軍,這些都是不爭的、不快的歷史事實。有時遠征軍並沒有發動暴力,但穆斯林軍隊總是潛伏在幕後。後來,穆罕默德對出賣他的個人或部落都會狠狠地報復。這十年沒有多少安寧的日子。

因此,穆罕默德的古蘭經寫滿了關於 jihad (聖戰)和 qital (意思是打鬥、殺戮、戰爭、和屠殺)的經文,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原文實際符合歷史實際。

但這意味著教會必須反擊,否則就會被一個侵略了幾個世紀的宗教吞沒。所以,教會出去征戰並不是盲目的,嗜殺的,和非理性的-雖然基督教的十字軍東征遠非完美。

伊斯蘭帶著它自己的十字軍侵略,遠遠早於歐洲人帶著他們自己的十字軍對它的回擊。

補充材料

請看這篇文章(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jihad.htm)來了解伊斯蘭的戰爭條例。他們不遵從一般的正義簡直是太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他們野蠻和殘忍,比如允許士兵強姦新俘虜的女戰俘(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women_slaves.htm)。

這篇文章(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crusades.htm)詳細深入地剖析了伊斯蘭擴張的動機,並跟基督教作了一個對比。第二個主要部分討論了伊斯蘭對耶路撒冷無力的聲稱。

安德魯波斯頓(Andrew Bostom)的這本書(http://www.andrewbostom.org/)是揭露認為在伊斯蘭下的生活總是安樂窩的錯誤信念的良藥。波斯頓提供了許多原始資料,有的還是第一次被翻譯。這裡有一些在線的資料。這篇由兩個部份組成的文章(這裡http://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php?article_id=4999和這裡http://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php?article_id=5003) 敘述了穆斯林在巴勒斯坦的暴行。另一篇由兩部份組成的文章(這裡http://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php?article_id=4467和這裡http://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php?article_id=4470) 論證了聖戰促生了歐洲的十字軍東征。

這篇文章(http://www.maat.it/livello2-i/mediterraneo-1-i.htm)更加完整地記錄了伊斯蘭十字軍從葉爾穆克(Yarmuk)戰役到普瓦提挨(Poitiers)戰役之間的時間線。這篇文章(http://www.maat.it/livello2-i/mediterraneo-2-i.htm)和這一篇(http://www.maat.it/livello2-i/mediterraneo-3-i.htm)討論了阿拉伯人對意大利固有領土和西西里的入侵,同時還講述了解放這地區脫離伊斯蘭帝國主義的各種鬥爭。

這篇文章(http://muslimhope.org/IslamReligionOfPeace.htm) 也列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表。例如,公元1320年,穆斯林毀壞了六十間科普特教堂。

參考書目

Gil, Moshe. A History of Palestine: 634-1099. Cambridge UP, 1983, 1997
Nicolle, David. The Armies of Islam. Men-at-Arms. Osprey, 1982
---. Saladin and the Saracens. Men-at Arms. Osprey, 1986
---. Armies of the Muslim Conquests. Men-at-Arms. Osprey, 1993


---. The Moors, the Islamic West. Men-at-Arms. Osprey, 2001

這篇文章翻譯自James M. Arlandson的在線文章「Timeline of the Islamic Crusades:The Truth about Islamic Imperialism」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crusades_timeline.htm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