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正如其名稱已經表明的那樣,基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在他出生的幾百年前,猶太人就在期待他們的「彌賽亞」的到來,其含義與基督相同(一個是希伯來語,一個是希臘語)。這兩個詞的意思都是「受膏者」,指的是塗膏祭司和國王進入其「職位」的儀式。幾位猶太先知已經宣佈了他的到來,但是當他來的時候,猶太權威們忙於他們的宗教職責,以至於他們沒有認識到他被預測到來的時間和他到來的方式。最終,嫉妒促使他們把耶穌基督趕走。

另一方面,以色列人民則簇擁在耶穌周圍愛著他。從他30歲公開出現,直到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遊走四方教導那些來找他的人,傳福音,並治癒了許多人的各種疾病。他選擇並任命了12個人作為他的門徒(今天你會稱他們為「學生」),門徒們分享他簡樸的生活方式。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的處決和死亡正是以被預言的方式進行的。耶穌的門徒和他的許多其他追隨者開始傳播耶穌基督的信息。這對他們來說代價很高。幾乎所有的使徒都因為他們的信仰和見證而被殺害。然而,在幾年的時間裡,「福音(Gospel)」(好消息)傳遍了整個羅馬帝國。公元380年,基督教信仰在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皇帝的統治下獲得了官方地位。這是有理由被慶祝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證明這對教會相當有害。

在新約最初寫下的希臘原文中,「教會」一詞是「ecclesia」。它是「ek」和「kaleein」的組合,前者的意思是「從」,後者是「召喚」。這句話的意思似乎早已被遺忘。它表示所有積極地和親自接受神的邀請、通過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而接受寬恕的人,都因此而「從」世界中被「呼召」出來。因此,他們會「悔改」(「metanoeo」,改變自己的想法),並感激地轉向與神和諧相處並順從他的生活。換句話說,那些「改變想法」、「轉向」神的人現在是「教會」的一部分。

 

但有兩件事變得更糟:

1、當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拜占庭)和西羅馬(公元395年)時,第一次大分裂發生了。而教會也隨之分裂(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

2、隨著教會的發展和獲得政治承認,它變成了一個有等級制度的機構,隨後變得非常強大,這在中世紀被濫用,現在仍然明顯。

最終,基督徒感到「受夠了」,從而引發了宗教改革,這很有幫助,但也許幫助不夠,因為從那時起(16世紀),其他一些改革需要跟進。人們無法將信仰代代相傳,因為信仰本質上必須是個人的事,有個人的委身。它不能被組織起來,也不能被「灌輸」。

最近一次組織教會團結的努力導致了「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成立。在這裡,我們又回到了「原點」。

有趣的是,現在是羅馬天主教會要求獲得觀察員地位,但並不希望成為正式成員。首先,天主教徒不願意脫離他們的傳統,其中一些傳統與神的話語—聖經—相衝突,這是可悲的。他們也不願意屈服於普世教會協會大部分成員所持的自由主義觀點。這是好的。

另一方面,無論你住在哪裡,各地都有很多很多教會和組織確實堅持聖經及其教導。這包括一些個人教會和許多真正的基督徒,他們仍然忠於他們的傳統宗派,盡管這些宗派在對聖經和耶穌的看法上變成了自由派,這主要發生在上個世紀。

就像今天的所有宗教一樣,人們可以在各自的禮拜場所發現分裂、分歧以及人格衝突,基督教內部也這樣。因此,大眾媒體並非不情願抨擊「基督教」。它被認為是與現實不相關的、過時的、與現實疏遠的、儀式化的、分裂的和排他的。歷史提醒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教會確實在爭取權力,並使用了與耶穌的秉性和信息相悖的方法。教會甚至以宗教的名義參與使用酷刑、謀殺和血腥戰爭。再加上世俗世界觀的興起,其誘人的物質主義、自由主義,以及關於非法性關係和神職人員虐待兒童的報道,這些都與耶穌基督的核心信息形成了鮮明的衝突。可以理解的是,媒體在向公眾報道此事時並不友善。

面對這種情況,人們應該如何應對?首先,(僅僅)通過建制化的宗教所做的、所曾經或現在說的來判斷聖經的信息是絕對錯誤的。那麼,應該如何重新發現聖經的信息呢?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個人審視它,你會發現,聖經和它所教導的內容仍然是無可比擬的。簡單的介紹可能會勾起你的胃口。

 

讓我們先來看看一些非常基本的問題: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