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辦學校-贏取青年人的嘗試

分類:中亞的宣教和變革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如上面所提到過的,第一批傳教士嘗試辦學校。然而這些學校並沒有得到群眾的認同。這主要緣於當時的普遍觀念。艾伯特講述說,1915年一位有文化的突厥人在喀什葛爾開辦了一所學校,提供現代教育。這學校招來了保守的毛拉們的憎恨,說學校不潔不淨,學生無宗無信。稱這些思想是源自於君士坦丁堡-「聖斯坦布爾」-也無濟於事。21而在1920年代,有相當多的年輕人出國留學。22

對傳教士們來說,基督教學校事工似乎是至關重要的。從1910年代中期起,各宣教站就有了基督教學校。

這些學校的學生就是差會的未來和希望。23學生的數量經常波動很大。對於所有學校,包括國立的和差會的來說,同樣的特點就是學生數的不穩定性。差會的漢人學校有時也是需要開大班。在喀什葛爾和漢城都是這種情況。葉爾羌一漢人學校的一項嘗試是完全失敗的。24從1910年代中期直到1920年代初,每年去差會學校上學的學生有一百來人。1923春,這些學校迎來了最好的時光招到了最多的學生,數量接近200人。入學的還有些是女孩子,這在東土耳其斯坦還是比較新鮮的事情。即使差會學校女生的比例占了不到25%,但這仍然向婦女解放邁出了一大步。

學生流入差會學校,毛拉們自然對此持嚴厲態度。在葉爾羌,僅到了1920年代中期辦學才有了突破。教室裡坐滿了學生。但突然有一天,沒有了一個學生。宣教站裡沒有人知道為甚麼。好幾天過去了,孩子們還是沒來。後來有一天傳教士們發現大門邊的一棵楊樹上掛著一塊燻肉皮。只要燻肉皮掛在那裡,就沒有穆斯林敢過這個大門。某些詭計多端的毛拉設法用這種方式把孩子們嚇跑。但肉皮突然有一天被拿了下來,孩子們又回到了學校。25用最可怕的謠言可以把孩子們嚇走。「傳教士買來小孩,把他們屠宰,用他們的眼睛、心臟和肺臟來做藥。」26還有另一種版本,「首先他們(傳教士)把孩子放到冰冷的水裡洗,然後強迫他們吃豬肉,讓他們變胖,以便把他們送到國內,用他們來製藥。」27在喀什葛爾,一毛拉曾一度破壞掉辦學事工。他想方設法地煽動群眾的反差會情緒。學校孩子們的父母被迫把他們的孩子接出學校,並書面保證他們不會再送孩子去那裡。28

在許多情況,差會學校辦得成功。差會學校的好幾個學生後來被雇用進了行政機關,在那裡受到高度推崇。對漢人學校的學生來說這特別對。29雷切爾‧溫蓋特說,1920年代天山南部,只有差會的漢人學校能夠滿足中學註冊的要求。30學校讓差會更廣為人知。在經過該省北部旅行時,卡爾‧伯森遇到過幾個以前在差會學校讀過書的學生。31

差會在葉爾羌開辦了一所職業學校。幾年下來使90來位女孩和婦女學會了如何編織和紡紗。原料當地取材,但工具是從瑞典運來的。所以有一次從多羅太阿往葉爾羌運輸了幾台梳棉機。32紡織好的成品銷路很廣。訂購者從烏魯木齊各路紛至遝來。職業培訓受到民眾的普遍讚賞。葉爾羌一位富有的商人曾說:「印度人和其他一些地方的人都樂意買保暖襪和其他東西,紡紗和編織的那些人有了工作,也就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整天問我借錢了,借出去的錢他們是從來不會還的。」33

宣教時期,派出了11名通過了師資培訓的傳教士。而他們大部份是在學校裡作領導。34從一開始,差會就盡力聘請當地的老師。開始幾年,毛拉們不敢接受差會的聘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發生了變化,尤其是自從幾個毛拉皈依基督教之後。在漢城的漢人學校,從一開始就聘來了一位基督徒漢人教師。「他很嚴厲,但對待他的學生像父親一樣」,托奎斯特說。他也指出由本地教師執教是多麼地絕對必要。傳教士不可以教漢語,而且從紀律觀點而言,本地老師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傳教士被迫要實行「懲戒」的話,就會被視為一種冒犯。然而,如果中國老師打罵學生的話,被視為是正常的事。35漢城學校成了其他站漢人學校的中心學校。基督徒青年在漢城畢業後就可以到其他中國學校當老師。36

教學科目中有閱讀,對於新生尤其以閱讀課為主。之後有算術、拼寫、經書、自然科學、地理、音樂、體育、繪畫和手工藝。葉爾羌學校的老生還學習一些波斯語和阿拉伯語法。在穆斯林學校,要用到古蘭經。從一個傳教士的角度考慮,「學習」古蘭經是有點問題的,但一所學校不讀古蘭經是不可想像的。37在漢人學校,漢語有重要的地位。除了已經說過的科目之外,那裡還要教授歷史和英語。38在漢城的中心學校,1920年代開設了高小班,有約20名年齡從14到22歲的學生。39

創辦一所培養本地老師的師範學院是長久以來的一個理想。1921年斯德哥爾摩大會決定建立這樣的一個學院,以培養突厥族和漢族老師。與師範學院相配套的還應該有所應用學校,讓學生可以學習語言、簿記,等等。一位匿名的「差會之友」為此計畫捐資了12,000克朗。地也租好了,托奎斯特被任命為校長。然而,因為1923年席捲差會的敵視風暴,使一切都化為烏有。後來「連巴掌大的地」40都不可能租得下來了。幾年之後,在葉爾羌有機會開辦了一個較短的培訓課程,為期三學期。有九個年齡從15到18歲的突厥男女參加了這個課程。41雖然這個課程只辦了一屆,但對差會來說卻有著極大的重要性。它為學校提供了受訓的老師,一些男學員甚至開始佈道了。

21 Lundahl,1917,197 頁。Jarring,1975,8頁,注
22 Wingate,1929,326 頁f
23 Lundahl,1917,316 頁
24 Carl Persson訪談,1972年9月23日

25 Moen夫婦的訪談,1972年9月30日
26 Hogberg,191, 55頁
27 The Barnavannen,1923,2號,14 頁

28 Lundahl,1916,140頁
29 Palmaer,1942,71 頁
30 Wingate,1929,325 頁
31 Torvik,1946,68,72 頁
32 Nyren,1928,126 頁f
33 Lundahl-Walder,1938,126 頁 f

34 Palmaer,1938,172 頁ff
35 Lundahl,1917,463 頁f
36 Palmaer,1942,71 頁
37 Lundahl,1917,461頁f
38 同上,463頁f
39 Tornquist,1928,480頁
40同上,481頁f
41 Palmaer,194,2 147頁,MCCS年報,1926,153頁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